一、明确的定位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前提
作为内审部门来说,明确在组织中的定位才能充分发挥内审最大的作用。同样,作为内审人员,不仅需要做好在审计部门的定位,也要审计工作中做好定位。内审人员在内审职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定位。对于刚接触内审工作的人来说,要多看、多听、多问、多思考,就是把自己当成初入行的“学徒”,在不断实践中,逐渐掌握各个审计业务技能,不能想着一口吃个胖子。对于做了两三年内审工作的人来说,要看看自己是否全面掌握了组织的各种审计业务,是否具有一定的审计分析能力,是否能为组织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,是否能制定总体的审计计划,是否能组织协调部分人员开展某个模块的审计项目等等。对干了五年以上的老内审人员来说,无论在组织中是否给予一定的职级,都应按照专家级的水平要求自己,为组织管理层提供更高层面的管理建议。
二、良好的责任心是做好内部审计保证
干好任何工作都要有良好的责任心。做好内部审计,责任心可能比暂时具备的业务技能更重要。做内审工作,需要在不断地调查取证中寻找管理中是否存在风险隐患、潜在损失或者舞弊行为,而调查取证是项很枯燥的工作,一方面要细心谨慎、认真判断各种蛛丝马迹,另一方面要对抽样的每笔业务做认真的检查,偷下懒,也许就会丧失一条重要的线索。内审做的时间长了,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感觉,尤其是翻了一本本会计凭证和业务资料之后无重大的审计发现之后。这时候,除了要不断改进思路和方法之外,支撑自己认真努力地完成既定审计程序的,还要靠过硬的责任心。内部审计的这种责任心不仅要对组织负责、对内审部门负责,也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。
三、积极实践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基础
曾经和几次“四大”来的内控专家或咨询专家们合作过,自己的单位也不断聘请“四大”人来做咨询。刚开始还觉得这些“四大”的人蛮专业的,但时间不长,就觉得他们的“先进理念和方法论”只是停留在口头上,他们的第一讲座听着还有点意思,但第二次、第三次之后,既没有新意也没有可操作性,很难落地。这种感觉,不止是我一个人才有,身边的内审同事很多都是这种感觉。为什么会这样?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“四大”的专家还没有真正了解合作单位的业务,或者对该行业的业务都不熟悉。再先进的方法论也要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和调整,去打造一种适合本单位的模型来。做好内部审计,需要不断地学习,而学习来的方法和技术,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行。
四、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助推器
内部审计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,既需要了解宏观方面的决策,也需要探究微观的操作流程,财务、业务、法律、信息、风险各个知识都要有所了解,部分知识还要精通。既然需要为组织做诊断,既然要实现审计价值,内审人员就要掌握被审计的业务流程,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地审计建议。无论对刚入行的新手还是老内审人员来说,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才会让自己为下一个挑战做好充分准备。要学的东西太多了,到底从哪里入手呢?是先精通财务知识还是先精通内控或风险管理?先熟悉成本核算还是预算管理?我个人认为,在能完成现有工作任务的情况下,可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,去逐步学习最感兴趣的知识;也可以从组织最需要内审人员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入手,去学习当前组织最需要的内审知识。无论怎样,都要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,这样才不会这也学那也想学,反而什么也学不好。
五、充分沟通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
内审人员要和组织的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、做访谈,要和比自己职级高的人做访谈,也要和比自己职级低的人做访谈。在每次审计项目中,访谈是重要的环节。有时候,从沟通访谈中获得的信息,会比从数据分析中获取的信息更有价值,因为表面的数字会掩盖一些事实,数字也会被人为调整。如果有串联的舞弊,从流程的串行测试或数据核对上一般不容易找出问题。许多内审人员是财务出身,或因为前期工作性质的原因,不喜欢或不擅长与人打交道,而更喜欢跟数字打交道,但做了内审毕竟还是要沟通的。审前准备索要审计资料需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,审中需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,审后不仅要把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做好充分沟通,还要向审计部门的领导做反馈。作为审计人员,不仅要学会主动与被审计单位的人员沟通,也要善于沟通,让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尽量提供更全面真实的信息。
六、具备开放的心态促进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
内审人员都知道,自己有做不完的事情,有学不完的知识,也知道内部审计往往缺少独立性或者被赋予的资源较少,在很多单位内审部门的地位不高,内审人员的待遇也不高。大家也都知道,在中国企业的发展中,内审部门存在的时间并不长,内审部门能给企业或组织带来多少价值也不尽相同。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,内审人员要想让组织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,先要把成绩做出来,先从内控和风险角度提出组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,进而再从战略等更高角度提出管理建议。心态决定出路。即便组织没有为内审人员设定良好的发展通道,那也没关系,一方面内审人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,另一方面,内审人员也要珍惜在内审部门的工作机会,因为内审部门会接触到其他职能部门接触不到的各种业务问题,利用在内审部门学习到的各种业务知识,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。
一、明确的定位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前提
作为内审部门来说,明确在组织中的定位才能充分发挥内审最大的作用。同样,作为内审人员,不仅需要做好在审计部门的定位,也要审计工作中做好定位。内审人员在内审职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定位。对于刚接触内审工作的人来说,要多看、多听、多问、多思考,就是把自己当成初入行的“学徒”,在不断实践中,逐渐掌握各个审计业务技能,不能想着一口吃个胖子。对于做了两三年内审工作的人来说,要看看自己是否全面掌握了组织的各种审计业务,是否具有一定的审计分析能力,是否能为组织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,是否能制定总体的审计计划,是否能组织协调部分人员开展某个模块的审计项目等等。对干了五年以上的老内审人员来说,无论在组织中是否给予一定的职级,都应按照专家级的水平要求自己,为组织管理层提供更高层面的管理建议。
二、良好的责任心是做好内部审计保证
干好任何工作都要有良好的责任心。做好内部审计,责任心可能比暂时具备的业务技能更重要。做内审工作,需要在不断地调查取证中寻找管理中是否存在风险隐患、潜在损失或者舞弊行为,而调查取证是项很枯燥的工作,一方面要细心谨慎、认真判断各种蛛丝马迹,另一方面要对抽样的每笔业务做认真的检查,偷下懒,也许就会丧失一条重要的线索。内审做的时间长了,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感觉,尤其是翻了一本本会计凭证和业务资料之后无重大的审计发现之后。这时候,除了要不断改进思路和方法之外,支撑自己认真努力地完成既定审计程序的,还要靠过硬的责任心。内部审计的这种责任心不仅要对组织负责、对内审部门负责,也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。
三、积极实践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基础
曾经和几次“四大”来的内控专家或咨询专家们合作过,自己的单位也不断聘请“四大”人来做咨询。刚开始还觉得这些“四大”的人蛮专业的,但时间不长,就觉得他们的“先进理念和方法论”只是停留在口头上,他们的第一讲座听着还有点意思,但第二次、第三次之后,既没有新意也没有可操作性,很难落地。这种感觉,不止是我一个人才有,身边的内审同事很多都是这种感觉。为什么会这样?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“四大”的专家还没有真正了解合作单位的业务,或者对该行业的业务都不熟悉。再先进的方法论也要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和调整,去打造一种适合本单位的模型来。做好内部审计,需要不断地学习,而学习来的方法和技术,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行。
四、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助推器
内部审计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,既需要了解宏观方面的决策,也需要探究微观的操作流程,财务、业务、法律、信息、风险各个知识都要有所了解,部分知识还要精通。既然需要为组织做诊断,既然要实现审计价值,内审人员就要掌握被审计的业务流程,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地审计建议。无论对刚入行的新手还是老内审人员来说,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才会让自己为下一个挑战做好充分准备。要学的东西太多了,到底从哪里入手呢?是先精通财务知识还是先精通内控或风险管理?先熟悉成本核算还是预算管理?我个人认为,在能完成现有工作任务的情况下,可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,去逐步学习最感兴趣的知识;也可以从组织最需要内审人员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入手,去学习当前组织最需要的内审知识。无论怎样,都要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,这样才不会这也学那也想学,反而什么也学不好。
五、充分沟通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
内审人员要和组织的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、做访谈,要和比自己职级高的人做访谈,也要和比自己职级低的人做访谈。在每次审计项目中,访谈是重要的环节。有时候,从沟通访谈中获得的信息,会比从数据分析中获取的信息更有价值,因为表面的数字会掩盖一些事实,数字也会被人为调整。如果有串联的舞弊,从流程的串行测试或数据核对上一般不容易找出问题。许多内审人员是财务出身,或因为前期工作性质的原因,不喜欢或不擅长与人打交道,而更喜欢跟数字打交道,但做了内审毕竟还是要沟通的。审前准备索要审计资料需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,审中需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,审后不仅要把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做好充分沟通,还要向审计部门的领导做反馈。作为审计人员,不仅要学会主动与被审计单位的人员沟通,也要善于沟通,让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尽量提供更全面真实的信息。
六、具备开放的心态促进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
内审人员都知道,自己有做不完的事情,有学不完的知识,也知道内部审计往往缺少独立性或者被赋予的资源较少,在很多单位内审部门的地位不高,内审人员的待遇也不高。大家也都知道,在中国企业的发展中,内审部门存在的时间并不长,内审部门能给企业或组织带来多少价值也不尽相同。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,内审人员要想让组织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,先要把成绩做出来,先从内控和风险角度提出组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,进而再从战略等更高角度提出管理建议。心态决定出路。即便组织没有为内审人员设定良好的发展通道,那也没关系,一方面内审人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,另一方面,内审人员也要珍惜在内审部门的工作机会,因为内审部门会接触到其他职能部门接触不到的各种业务问题,利用在内审部门学习到的各种业务知识,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。
|